浮沉于斯,總有那么一群人會尋求世間的良方治愈,會為自己找一處心安之所。
他們也許會用那小城鎮(zhèn)里熱鬧的煙火氣、溫熱的茶湯、滿天的星辰、小販的叫賣聲,來用身心感受平靜和安逸。
用這些“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的慢感,來感受人間至味,歲月流淌。
普洱的茶馬古道是以古代普洱府(今普洱市寧洱縣)為中心延伸向四面八方的古通道。
那柯里是當年出普洱府門關(guān)的驛站。過去,南來北往的馬幫都會在此駐留休整。而今,那柯里已不再是繁華的商貿(mào)通道,轉(zhuǎn)而成為了游人感受當?shù)匚幕暮萌ヌ帯?/p>
古鎮(zhèn)建筑是清一色的石臺木構(gòu)、青磚黛瓦,雖有新葺,整體依然是古風古韻。
冬日暖陽之下,幽靜、溫潤,一切都讓人覺得美好。
那柯里今年的冬天,好似比往年來得更早一點。早起,小鎮(zhèn)里恰似被云霧包裹,這其實是最適合人們奔赴山海的時候,去領(lǐng)悟那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喝茶是茶的快感。
而我也喜歡趁著這霧去提一提自己的“仙氣”,感受不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夕陽西下。
冬天走進那柯里,晶瑩的露珠像個“ 顯眼包 ”,村中的樹梢、石板路上、扶欄上都有它的身影,也因為它們的存在,構(gòu)成了那柯里冬天動人的景色。我也應(yīng)景地感受到了一人獨享一村,優(yōu)哉游哉踩著濕漉的青石板路上的實感。
順著石板路進入那柯里,最先入眼的就是那些當?shù)厝俗约壕偷厝〔淖龀鰜淼牧宅槤M目的特色小鎮(zhèn)美食。冒著熱氣的籠屜里蒸的是軟糯的糯米粑粑和三色甜口的紅糖玉米蒸糕;熱辣的火爐上烤著的是香噴噴的豆腐腸和農(nóng)家腌制的牛肉干巴;還有用簸箕裝著的是山蜂蜜做的油橄欖蜜餞;一旁還有爽口的紅糖冰粉“ 米涼蝦 ”和普洱當?shù)厝藷嶂缘南挛绮琛獩霭琛?/p>
用辣椒涼拌的山楂、芒果、洋芋滋味特別,尤其是山楂,吃一口酸甜中帶著略微的辣,似乎一口就可以消解一整天的疲倦。來往的叫賣聲,熱鬧的煙火氣,恰如其分地給這座小巧的古鎮(zhèn)增添了不一樣的氛圍感。
每到這時,小鎮(zhèn)里“長亭外”茶館的李掌柜、修補茶壺的手藝人通通、“ 高老莊 ”的制茶人仕興也會變得更加忙碌。他們有的忙著沏茶,有的忙著制茶,有的則忙著和來往的游客介紹那柯里的故事,仕興有時還要牽著馬帶著外地來的游客溜一圈。
“ 長亭外 ”茶館的李掌柜,并非那柯里人,她在寧洱縣有自己的茶企,名叫圣福緣茶業(yè),因為喜歡這里的慢且治愈的生活,所以選擇來到那柯里開了一家茶館,用自家產(chǎn)自寧洱莫奪山的茶葉待客。
在李掌柜看來,做茶是一種修行。日常里,她身著茶服,還會戴著一頂西式的禮帽,既傳統(tǒng)復(fù)古又時尚,就像她這個人,溫柔中透著堅毅和自信。進入“長亭外”,復(fù)古的穿梁房屋總能一眼就吸引別人的注意,院內(nèi)到處可見精美的茶器,中式茶席在這里顯得相得益彰,庭院里一棵高大的三角梅和佛手柑支起了“長亭外”冬天的整個綠意,可以看出李掌柜在這里花的心思一定不少。
輕輕撫摸高老莊“馬幫傳人”仕興牽來的駿馬,感受山間鈴響馬幫來,馬兒悠悠穿古道,亦是那柯里的另一種樂趣。
仕興家是那柯里一直以來的必打卡點 ——“ 高老莊 ”。他們一家四代都生長在那柯里。仕興的奶奶是當?shù)赜忻摹?馬鍋頭”的女兒,據(jù)仕興講,他奶奶當年可是十里八鄉(xiāng)出了名的“女中豪杰”,不僅會騎馬,還用槍打過土匪,而且還制得一手的好茶。
如今歲月如梭,奶奶已然 90 多歲,也是所剩不多見證過并能親自講述那柯里馬幫故事的人。
也許是祖輩相傳,20 多歲的仕興如今也在茶馬古道上牽起了馬,做起了茶。雖然現(xiàn)在馬幫沒落,但是馬幫精神依然存在。偶爾間隙,他依然會帶著奶奶牽著馬悠悠地走在那柯里的石板路上。從奶奶那里傳來的制茶手藝,也被高仕興練得滾瓜爛熟。
現(xiàn)在他在自己家安置了一個制茶坊,用傳統(tǒng)制茶工藝吸引來往的游客了解茶馬古道的茶文化,體驗普洱茶文化,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從仕興家出來往前走就是通通的陶器修補店。
你很難想象一個普洱江城人因為喜歡陶器而遠赴安徽學習修繕,然后又回到那柯里開了一家制陶、修陶的店。通通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總會在言語交流間說出一兩句讓人深思的話,就像我問他為什么會修繕茶杯,他對我說,修繕修繕,修的是和善的心。
修茶杯,不僅修繕他人心愛之器,也是在修自己,讓自己更加專注。通通從早上 7 點到晚上 7 點都在那柯里,偶爾會接待來往的游客喝一杯用自己做的茶器泡的茶,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時間則安排給了燒窯、制陶。
通通和仕興是年齡相仿的好朋友,他們一有空就會相約在仕興家燒起火盆,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彈起吉他,打起手鼓,唱起民謠。他們還成立了自己的“那柯里樂隊”。長亭外,古道邊的那柯里有這樣一群有趣的人,他們在為那柯里新時代的“馬幫文化”續(xù)寫新章。
他們年齡不同、樣貌不同,但是都在為那柯里新的文化、旅游和茶帶去不一樣的元素,給人不一樣的松弛感、氛圍感。
我從小到大來過那柯里的次數(shù)不少,但是真的走進我心里的,還是那柯里近幾年當?shù)赜慰驮絹碓蕉?、返鄉(xiāng)青年創(chuàng)業(yè)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紅火的模樣。我相信許多來到那柯里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感覺,就像茶馬古道上的馬蹄印一樣,會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時光如涓涓河流在風雨橋下流淌,橋上來往的行人從馬幫變成了游客,古道邊馬鈴鐺搖曳的回響變成了村里小販的叫賣聲。雖然時代變遷,但我們依舊能夠在細微之處感受到來自千年馬幫文化在這座小鎮(zhèn)上留下的吟唱。我想,也正因為如此,那柯里成為了我和許多人心里的第二故鄉(xiāng)。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