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茶范》|周重林、李明
這本書核心集中在三個關鍵詞:茶,生活和交往。
它們其實是三位一體的,無論從哪個詞入手,都必然要涉及其他兩個詞。
三詞合一,串聯(lián)起的是大師們的時代風范和生活面貌。我們觀察的路徑是茶,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與茶密切關聯(lián)的生活史和交往史。
當然,我們絕沒有為每個大師再寫一部傳記的意思,我們只是從茶切入觀察他們時代的茶生活與當下有何異同;我們只是在召喚一種逝去的時代風范,并試圖賦予這種召喚對當下茶生活的意義。
今年是西南聯(lián)大建校八十周年,在昆明讀此書,意義非凡。
—————— / ——————
(答應我們,看了之后也不要取關)
/ / /
《茶之路》| 生活月刊
楊靜茜:從2013年春開始,《茶之路》的寫作者們踏上茶之路,跨越八省,造訪了三十多個茶區(qū)進行采訪,他們的工作方式就是走入茶山、走入茶源,和茶農、和茶人交談,感受當?shù)仫L土人情,然后把故事帶回來。
這是一本唯一入選亞洲卓越報道大獎的茶報道,在眾多的茶書中,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是一本實地探訪茶山茶人,追尋和探求茶的源頭與真味,反思人與自然、生命與生態(tài)關系的踏實誠樸之作。《生活月刊》創(chuàng)意總監(jiān)令狐磊在《茶之路》的前言中寫下,“尋找茶的源頭,就是尋找中國人精神的源地”。這本書,可以帶你抵達真正的茶源,在這些關于茶的故事里,讀懂中國世間。
/ / /
《易武與古六大茶山》| 周重林、張宇
楊 春:一本好書就像一餅好茶,需要好的原料、好的工藝,用心對待,才能保證品質、享受閱讀之美。《易武與古六大茶山》,聚焦傳統(tǒng)的古六山,用腳步丈量每一座茶山,發(fā)現(xiàn)隱藏的古茶樹及其在土層下面的秘密,發(fā)現(xiàn)普洱茶的古法制作與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在今天的文化價值……即使這樣,它也深入淺出,能在空閑時間一邊喝茶一邊了解古六山的過去與現(xiàn)在,它不會拒絕任何一位讀者,哪怕是對普洱茶、對古六山一無所知的讀者,閱過之后,已然熟悉普洱茶的半壁江山。
/ / /
《歷代茶器與茶事》| 廖寶秀
趙 娟:本書精選200余件歷代茶器、茶畫,呈現(xiàn)一部中國茶事的歷史,廖寶秀老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任職期間,遍閱故宮及各地博物館有關茶事的文獻、藏品,本書是她一些有關研究的集結。如果沒有廖寶秀這樣的人彈開風沙,露出雅趣,我們不知道過去生活的樣子,以及今天可以企及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本期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重塑過去的美好。
/ / /
《茶業(yè)通史》| 陳椽
陳 朦:今天我推薦的書是《茶業(yè)通史》,本書的作者是陳椽老師,他是中國的茶學大家,我國近代高等茶學教育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本書能冠以“通史”之名,可見其份量,是國內外第一部茶史專著,也是唯一一部。
《茶業(yè)通史》運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有關史料,闡明了茶的起源、茶葉生產的演變、制茶技術的發(fā)展與傳播、中外茶學、茶與醫(yī)藥、茶與文化、茶葉經濟政策、茶葉對外貿易、中國茶葉今昔等,共15章48個專題。
/ / /
《知中:中國茶的基本》
羅安然:看到“知中”發(fā)這本書的預告的時候,我就已經在朋友圈大肆宣揚:給最cool的中國新青年讀的茶書終于出版了!
不朋克養(yǎng)生,不喝新式中國茶,何以成為時下最in弄潮兒?不了解中國茶,不知中式雅玩,何以在傳統(tǒng)中新生?茶不只屬于油膩的中年人,茶既不死板也不遙遠,中國茶的雅玩?zhèn)鹘y(tǒng),應當由年輕人重拾,通過這本書,可以看到中國茶如何在新青年手中玩轉出新花樣。
這本書有中國茶的前世今生,有六大茶類的基本梳理,有新中式的現(xiàn)代可能,更有飲茶的極致美學和極端雅趣,看中國茶如何勾連起歷史與世界。
你上一次完整讀完一本書是什么時候?
在碎片化、淺薄化的信息社會里,希望你能抽一個下午,烤烤太陽,泡一泡茶,讀一本書。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