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屬于后發(fā)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在歷史上長期作為政府??厣钣闷?,專供我國邊疆、高原、牧區(qū)銷售?!昂诓琛币辉~在明嘉靖三年(1524年)首次出現在安化,安化黑茶在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定為官茶后,一直主銷西北市場,成為西北地區(qū)少數民族的生命之茶,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湖南黑茶始于安化,安化是聞名全國的黑茶主產縣之一。安化黑茶自唐代開始,2009年,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安化黑茶最早產于苞芷園,以后沿資江而上發(fā)展,乃至遍及全縣。參照四川烏茶制法,但有很大改進,逐漸發(fā)展而成一種特殊工藝。鮮葉由蒸青改用鍋炒殺青、初揉、渥堆、復揉、松柴明火烘干。關于安化黑茶的起源,自古眾說紛紜,爭議未定。??
傳說
湖南安化梅城思游,傳說為蚩尤故里,蚩尤一統梅山諸蠻,稱炎帝,戰(zhàn)敗于黃帝后身負重傷,遂流亡于山野嘗百草而療傷,謂之神農氏,即蚩尤,“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神農氏時代,湖南安化就有茶樹生長,并被神農氏發(fā)現和利用。???
漢
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士有“一笥”竹簡,經考證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對于這箱茶葉從何而來,業(yè)內專家經過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認為黑色顆粒狀實物為安化黑茶,如果馬王堆漢墓里的茶葉來自安化,那么安化黑茶的歷史達到2300年。
三國
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羽曾用一包包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
唐
按史書記載,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边@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 生產,且為當時的名茶,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是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已有黑茶生產。據唐楊曄《膳夫經手錄》載,唐朝時,安化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唐封演《封式聞見錄》 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是說唐朝后期的茶馬互市。黑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馬互市。
宋
宋代,朝廷打敗梅王,在梅山地域置縣曰“安化”,為紀念梅王,縣治稱“梅城”。朝廷完全控制了安化黑茶的產銷,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安化建縣后,朝廷在資水北岸建立博易場(即茶市),黑茶從唐朝后期的以茶易馬發(fā)展為以茶易米、鹽、絹布、以及西域番邦的奇珍異寶。博易場,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什么都可以用黑茶來交換的地方”,黑茶在當時可等同貨幣流通。
元
成吉思汗橫掃歐亞,飲馬多瑙河,創(chuàng)中國版圖之最。憑的是三大法寶:英明領袖、金戈鐵馬、神秘黑茶。千年以來,黑茶主要供邊區(qū)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之說。成吉思汗鐵騎遠征歐亞大陸,將士若無黑茶護體,恐早已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疾不成軍,還談何征服洋奴?當然,將士們不可能扛著千兩茶去打仗,大鐵鍋里煮的應該都是“茯茶” 。
明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欽點安化芙蓉山“芽茶”22斤,稱“四保貢茶”。安化黑茶產制始于十六世紀初,據《明史茶法》記載,明嘉靖三年(公元154年)御史陳講疏奏云:“商茶低偽,悉征黑茶,產地有限······”。這里所指的黑茶是四川綠毛茶經過蒸壓形成的黑茶,難以滿足宮茶和商茶需求,同時也不及湖南安化民間實踐中形成的在初制中進行鍋炒、渥堆、火焙等工藝制的黑茶。于是,商人越境至湖南采購。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值賤,商人率我境私販” 。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御史徐僑奏稱:“漢川茶少而值高,湖南多而值下,湖南之行,無妨漢中,漢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為宜”。由于湖茶量多、質好、價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馬”之愿,在十六世紀末期,四川黑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取代。
清
“道光百兩,同治千兩”,道光元年(1820年),陜西商人雇人下鄉(xiāng)采買安化黑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運輸。最初大小形狀和重量不一,后來逐漸統一為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斤,稱為“百兩茶”。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湖南茶商在“百兩茶”的基礎上選用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與篾捆壓成圓柱形,每支凈重1000兩(16兩老秤,約合36.25公斤),稱為“千兩茶”,圓柱長約5尺(1665公分),圓周1.7尺(56公分),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
清末,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yè)盛況空前,資江沿岸,經營安化黑茶產制運銷的茶行、茶莊多達300余家,詩人贊其盛況云:“茶市斯為最,人煙兩岸稠。置身煕攘外,唯有江邊鷗”。目前,尚有百年歷史的茶行、茶亭、茶書、茶鐘、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于民間。
民國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運輸受阻,安化黑茶產制受到影響。但是,一位安化黑茶產制的歷史功臣出現了,1939年5月,留學日本的大學士彭先澤先生在國民政府支持下,回到安化家鄉(xiāng),開創(chuàng)了安化黑茶產制的新紀元,試壓安化黑茶磚成功,正式組建成立湖南省茶業(yè)管理處磚茶廠,親任總經理。彭先澤先生以自己的知識和才能,通過親身體驗,系統研究總結安化黑茶的采摘、加工、運輸和銷售,著《安化黑茶》一書, 宣傳和傳播安化黑茶,書中推崇“道地茶”,“道地茶即安化境內所產之本地茶,安化洢水泥溪間之芙蓉山、花橋、楓木侖、謝家排、樅木塘、大福坪一帶,產茶頗多,而以芙蓉山所產者品質為佳”。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為湖南安化黑茶事業(yè)做出了豐功偉績。
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的安化黑茶產業(yè),得到了全面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安化茶葉生產迅速恢復,并取得很大發(fā)展,縣境內茶園星羅棋布,黑茶初制香遍各鄉(xiāng)村角落?!懂敶嗪:喪贰酚涊d:到1951年底,西北地區(qū)100%的少數民族喝上了茯磚茶。西北各族人民滿懷深情地稱之為“共產黨茶”、“毛主席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