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做普洱茶的茶商開始兼做白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也一度流行起來。甚至廣州芳村都刮起了一陣白茶風。但也沒聽說哪個茶商因為做白茶而發(fā)家致富,對于白茶我想說的是,拿來做產品的補充尚可,但想要在普洱茶之外找到一條新的財路,恐怕是難之有難。
天下間所有茶都是一樣的,綠茶、紅茶、青茶,所有茶的關系都是并列的,但是每個茶的市場并不一樣。比如多年前鐵觀音號令江湖,現(xiàn)在普洱茶一枝獨秀。市場大不假,但競爭壓力也是越來越大,這兩年的行情就算不說大家也都心里有數,至于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白茶身上,未免有些緣木求魚的味道。
茶商能不能通過一類茶來賺錢,關鍵在于這類茶的市場有多大。白茶那點規(guī)模,說實在的,有點小。普洱茶市場發(fā)展起來用了近二十年的功夫,媒體的宣傳,茶商的努力、資本介入、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這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白茶想要起來,雖說運作方式可以跟普洱茶有區(qū)別,但所耗費的時間只會比普洱茶時間長,現(xiàn)在整個茶葉市場有多少資本去把一個新的茶類捧上云端?
很多茶商在見到同行開始做白茶之后,都有躍躍一試的想法。在市場規(guī)模一定的情況下,其銷量都是有限的情況下,庫存占用現(xiàn)金這是必然的事情。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三年藥,七年寶能不能轉化成現(xiàn)金。對于這個問題我就說一句話,普洱茶老茶市場跟白茶老茶市場哪個更容易出貨?
新茶的問題在于市場,老茶的問題還在于市場,歸根結底的問題就是市場。白茶有潛力,但要把這潛力完全發(fā)掘出來,那就需要大量資金去撬動。在普洱茶市場普遍缺錢的今天,誰愿意花這個錢去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事情?畢竟沒有足夠的宣傳跟推廣,消費者還是很難買賬的。
普洱茶市場再怎么冷清,也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白茶市場再怎么有潛力,也是成長中的市場。舍棄普洱茶而去做白茶,根本不足取。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