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易武》中「風味密碼」章節(jié)之
「氣韻的底色」的精彩內(nèi)容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一杯清茶,潤喉、除煩、靈感漸生揮毫潑墨, 乃至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醒神益體只是茶的“基礎(chǔ)功能”,茶之妙,乃在于升華靈魂,凝聚萬象,氤氳茶香與你身心呼應(yīng),圓融兩觀,妙不可言。
1、喝茶的境界
喝茶有境?!镀咄氩韪琛啡绱藗涫芡瞥?,在于很生動地描述了喝茶一層層漸入佳境之過程。從“解渴”到“好喝得趣”,漸次至“肌骨清”的直觀身體感受, 進而“通仙靈”靈臺清明,再進則徐徐欲仙。妥帖精辟,千古傳頌。
茶之氣韻,從來云云者都是玄之又玄,可意會卻難言傳。盧仝是位大茶客,《七碗茶歌》把一位品茶者的成長路徑展示得淋漓盡致。也讓我們在追逐路上有跡可循、有章法可摸索。我們不妨將此路徑略做分類,構(gòu)成一杯茶湯審美上大致的畫像。
第一重:健康之味(健康體驗)
第二重:感官之味(滋味體驗)
第三重:氣韻之味(韻味體驗)
第四重:身心之味(身體體驗)
第五重:歩月之味(歲月體驗)
健康之味?!安衩子望}醬醋茶”,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我們對茶最初的記憶,大抵始于記事起,長輩端著的茶杯開始的。潛意識的認知里,“喝茶是好的”。即使沒有受過茶葉方面的專業(yè)教育,“茶等于健康”,這個模糊的意識一直根植于中國人的DNA中。事實上,茶葉也是全世界公認的健康飲品。“一碗喉吻潤”,一杯健康的茶,是多數(shù)人對喝茶的第一重需求。
感官之味。耳目之染,感官所得,不外乎色香味形,這是中國人對飲食的傳統(tǒng)審美。一杯好喝的茶,也在色香味形之間, 湯色如何、香氣如何、滋味如何,云云?!岸肫乒聬灐保?茶喝出點樂趣了,追求一杯好喝的茶,往往是飲茶人進一步的探索。
氣韻之味??诟怪g,韻味自生。韻,聲音均勻、和諧動聽之意。茶湯除了色澤、香氣、滋味外,還有自己獨有的韻味。這樣的韻味是滋味協(xié)調(diào)之間的審美升華,這是屬于上帝的密碼。如同沒有誰能搞懂0.618黃金分割線的神奇設(shè)計,這是茶與生俱來的氣質(zhì)。韻味,如音樂之韻律,與心中的審美標尺契合,便沉醉于斯,“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身心之味?!八耐氚l(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茶湯下肚,身體酣暢淋漓。心意所舒,或愉悅舒適,或欣然快意,或激昂興奮,或豁然開朗。如飲甘醴,如沐春風。這何嘗不是茶湯與身體的共鳴,自然有了“五碗肌骨清”之感。
歲月之味。是歲月陳釀出的超脫淡然、醇厚芬芳。此間真味,重神不重形,在意不在形?!傲胪ㄏ伸`”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徐徐清風生”,這碗茶里裝著時光,將歲月沉積的點點滴滴濃縮在茶湯之間。
一杯健康的茶、一杯好喝的茶是飲茶的基礎(chǔ),而茶人對易武茶的探索,從來都不止于口齒之間的追求。易武茶特有的氣韻,層層疊疊次第綻放,迷倒無數(shù)茶人。
2、易武茶的氣韻
余秋雨先生嗜普洱茶久矣,對易武茶諸多名品多有嘉言,諸如“磅礴雄厚” “幽雅內(nèi)斂” “一陽一陰,一皇一后” “兼得磅礴、幽雅兩端,奇妙地合成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沖擊力,彌漫于口腔胸腔”。
紫藤廬主人周渝先生,曾數(shù)次來到易武尋茶,“茶氣雄厚” “有膠質(zhì)感”富有易武茶區(qū)特殊開闊的茶氣與能量” “帶清涼感,散發(fā)著原始森林的氣息” “飲之通暢經(jīng)絡(luò),安定心神” “散發(fā)原始土壤香氣” “茶氣很強,號級茶里有幾款都是很開闊的”……
易武茶復(fù)興的先行者呂禮臻先生,認為易武茶“醇厚、綿長、溫和而底蘊十足”。
眾茶友對于易武茶之氣韻感受,偏重于個體經(jīng)驗與感悟,難以定論。但幾位雖著墨立場不同,仍有異曲同工之處。如“茶氣強” “開闊” “磅礴雄厚” “醇厚綿長” “幽雅”等,可成為我們借鑒與感受易武氣韻的關(guān)鍵詞。
3、氣韻的底色
易武茶氣韻開闊,氣象萬千卻又骨架峻朗,無上清涼。它的含蓄內(nèi)斂,圓融和諧,自帶著一種東方文化的優(yōu)雅與高貴。
肇始于五千年前的中國文化,蘊藉豐厚,深遠闊達,往內(nèi)進化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錚然風骨,往外表現(xiàn)為“地勢坤,君子厚德以載物”的謙謙德行。
故而東方的優(yōu)雅,有含而不露,深沉內(nèi)斂又風骨卓然的一面:擅畫牡丹者,僅以墨色暈染,只一叢乃至一朵,就可蓋住整個春天的姹紫嫣紅。或深或淺的墨色盡展雍容,無需將“真國色”纖毫畢現(xiàn)。
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絕代風華,到畫家筆下,卻不動聲色地克制著。貴氣而不張揚,自有一種深厚博大的氣象。
至梅蘭菊竹,感物喻志,根源于中國人對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梅妻鶴子的清高自適;“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蘭若高潔典雅的世之賢達。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之清雅淡泊、超群脫俗,東坡自喻之;“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凌霜飄逸,菊堪為世外隱士。如此信手拈來, 又渾然天成,只有中國文人才能領(lǐng)會其妙。怎么能去翻譯呢?翻譯是一種傷害。
然而東方氣韻的優(yōu)雅,又并不止于含蓄內(nèi)斂。崢嶸內(nèi)具,“試看天地翻覆”。天才而自知,至激蕩處,如司馬遷在《史記》序中,以五百年才出一位的周文王、孔子自比:“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斬釘截鐵,當仁不讓,落落大方的丈夫氣概。
孟子更是明人不說暗話,直接擺明態(tài)度:“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如若要讓天下太平,當今世上,除了我還有誰呢?言之鑿鑿,鏗鏘有聲。想來孟軻先生也想低調(diào),借一句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但是實力不允許”。
4、留白的藝術(shù) 虛實相生 心到神知
普洱茶是時間的藝術(shù)。易武茶,將想象的空間留給時間。新茶“未滿”,如同中國畫的留白,惜墨如金,虛實相生,“將自然山林、花鳥蟲魚退移到畫幅一角,留下的空間還諸無盡天地”。
然而留白的大片區(qū)域同樣生機勃勃:觀齊白石之蝦,留白處可見水之清澈;賞徐悲鴻之馬,奮蹄處可感風的速度。
易武茶“越陳越醇厚“的高妙呼之欲出。然而這種沉湎在時光里的幽深微妙,任誰也無法一一道盡。茶與茶的差別,生命與心的精華,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我們只能年年月月在茶桌邊細細品評,一次次感悟茶語人生中無比深闊的天地,口到意到,心到神知, 品味“心物一元”的無限。
來源:歲月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