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領域,“茶多酚”絕對是高頻詞匯,我們闡述普洱茶的內涵物質和養(yǎng)生功效時,總會提及。
很多人誤認為茶多酚是一種物質,其實茶多酚是“組團出道”。
茶葉中含有多種不同的酚類及其衍生物,統稱為“多酚類物質”或“茶多酚”,也叫“茶單寧”。
▲茶多酚的結構通式,R1、R2、R3可接不同的原子或基團,形成不同的酚類
茶多酚是形成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在茶葉干物質中含量最高,約占20%~35%。
相比中小葉種,大葉種茶的茶多酚含量更豐富,擁有更強的口感表現力。
茶多酚包括四大類:①兒茶素類(黃烷醇類)、②黃酮類、③花青素類、④酚酸類。
兒茶素類是茶多酚的主體成分,約占茶多酚總量的70%,活性最強。
在兒茶素類之中,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約占兒茶素類總量的70%,活性也最強。
1、茶多酚與口感表現
常言道“不苦不澀不是茶”,咖啡堿主要“貢獻”了苦,茶多酚則“貢獻”了澀,很多具澀味的茶多酚同時也具有一定苦味。
澀味是茶多酚在口腔中跟蛋白質結合而產生的緊縮感。
這里,茶多酚(茶單寧)可分為兩大類:可水解單寧和縮合單寧。
可水解單寧刺激性較強,澀感明顯,使口腔感覺“粗糙”;縮合單寧刺激性較弱,感覺“爽口”,不粗糙便覺“順滑”。
有些普洱茶因樹種、工藝等存在缺陷,茶湯入口澀感重而不散,舌面或上腭明顯感覺“粗糙”或“麻”,這是因為茶湯含有較多的可水解單寧,這類茶單寧在溫度下降后析出,殘留于口腔中,口腔粘膜被過度刺激所導致。
品質好的普洱茶往往具有良性的苦澀感,入口后茶單寧會“抓”舌頭,但很快“松開”,這種體驗被稱為“化”,化開快的茶不會留有過重澀底,在后期轉化中更容易變得醇厚,表現力也更豐富。
2、茶多酚與后發(fā)酵
普洱茶的后發(fā)酵是個緩慢的進程,渥堆是對后發(fā)酵進行人工提速,茶多酚是后發(fā)酵這出“大戲”當之無愧的主角。
在良好的倉儲環(huán)境中,在合適的溫濕度條件下,普洱茶處在自然的后發(fā)酵狀態(tài),茶多酚發(fā)生一系列復雜反應,產生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氧化產物。
這個過程,生茶的茶多酚逐漸減少,苦澀度和刺激性降低,茶性轉變溫和,湯色由黃→橘黃→玫瑰紅→紅褐→褐→葡萄酒紅→寶石紅,形成完整的變化鏈條,到最后非常接近甚至成為熟茶,形成獨特的醇和、甘甜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