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小知識:朱泥,備受爭議?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紫砂小知識:朱泥,備受爭議?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備受爭議,外界的各種傳言鬧的壺友們人心惶惶,最多的情況就是,許多壺友找到一朱泥壺作參照,對其他所有質感不同的朱泥壺都抱質疑態(tài)度。所有種類的紫砂,最初都是一堆礦土而已,朱泥也是如此,由土到泥再到壺的諸多步驟中,一點點差別都會導致最終壺的呈現(xiàn)狀態(tài)不同。

所有的紫砂泥料都是如此,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它的名字叫朱泥,就把它認定為“只應該是某一種形態(tài)”,紫砂泥,本來就千姿百態(tài)。

朱泥壺成品率相對其他泥料的壺要低。朱泥一直有‘無朱不皺’、‘無皺不朱’的說法,從某些方面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有)。因為朱泥的顆粒比含量小,并且干燥及燒成收縮率比較大,因此容易產(chǎn)生很多意外的毛病,如:皺紋、變形、開裂等。

但是有很多朱泥壺是不起皺的,從一些歷史作品看,有皺紋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朱泥成品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朱泥熟泥的泥性很重,對水的滲透性和揮發(fā)性能比其他紫砂泥料要差,成型時對泥料的干濕程度,泥片的厚薄均勻以及制作方法等均需謹慎把握,稍有不當,制作時的痕跡極易在燒成后顯露出來。

趙莊等地出產(chǎn)的朱泥因收縮變形率較大,一般只能做一些較小的產(chǎn)品。無朱不皺的說法,其實也不完全是對的,比如說:部分黃龍山朱泥,其質性介于紫砂紅泥和朱泥之間,礦料顆粒比含量較大,干燥及燒成收縮較小,不易起皺,可以制作較大型的作品。從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部分較大型的朱泥壺可以發(fā)現(xiàn)同類材質。

朱泥壺的成型難度在于:泥胚細膩,故成型易開裂,結合較難掌握;收縮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極難燒成。有些朱泥含鐵極高,燒成溫度稍高,就會有鐵質析出,出現(xiàn)鐵熔點。所以朱泥壺,無論哪位名家所作,都不能按其它泥料的紫砂壺的標準來要求,一般都有一定的缺點,不是品相不端莊就是蓋與壺合口不好,或流嘴或柄有扭曲,歪瓜裂棗極其普遍。

從礦到土、泥、坯最終成砂壺,每一個步驟都是匠人手作,這導致了泥料與壺型的多元化、多樣性,也成就了紫砂之名,手作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如果紫砂真的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只應該有一種樣子,那和“玻璃”又有什么區(qū)別呢?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把紫砂壺。

來源:紫砂壺百科全書,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