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芽芳香都勻生
不亞龍井碧螺春
飲罷浮花清鮮味
心曠神怡攻關靈
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手書的“都勻毛尖贊”,仿若面前一盞清茶,條索卷曲,白毫披身,隨著熱水的澆注,如鉤的干茶伸長婀娜曼妙的身姿,翩躚起舞,舒展開來的一芽一葉偎靠著,葉托著芽,芽依著葉,彼此溫情相伴。茶湯嫩綠明亮起來,茶毫在水的縫隙間飄浮,茶煙呢喃著沖破茶杯,把香氣帶進茶室的角角落落。我的心,也跟著鶯歌燕舞起來。
茶湯如此青翠,茶味如此嫻雅,是我所沒有料到的。飲一口沁人心脾,平淡幽香,讓我的腸胃瞬間明亮清爽起來,一如春日含苞待放的鮮花,澄美得近乎晶瑩明徹。
都勻毛尖,果然不錯,到底是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過金獎的尤物。盡管經(jīng)百年歲月的沖刷,歷世事滄桑的變遷,它亦不悲喜不怨恨,把爭斗和苦澀留在那年那月,只把幽遠的清香一路帶來,并造就了“心曠神怡攻關靈”的不朽傳奇。
都勻,布依語“彩云之城”,民族風情濃郁,山水清秀雅麗,氣候溫和濕潤,是“高海拔,低緯度,多云霧”的地方,這種地方適合種茶,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把都勻毛尖品牌打出去”。說這話時是2014年,第二年,都勻人不負厚望,在林木蒼郁、云霧籠罩、峽谷溪流的特有環(huán)境中辟建了10.6萬畝毛尖茶園,創(chuàng)下了20.71億元的品牌價值。都勻人從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種、采、制茶技藝從未丟失,這是普天下飲茶人的幸福。
都勻螺螄殼茶山盧桃攝
為了不辜負都勻毛尖“香氣清嫩、回味甘甜”的生命,我拿出心愛的白瓷蓋碗。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蓋碗是最完美的泡茶杯。有天空似的茶蓋,有大地般的茶托,還有頂天立地的茶碗。天時,地利,人和,一個蓋碗傳遞著祖先留給我們的“茶道”。不大不小的泡杯正合適茶葉伸展開絢麗的身姿。不會委屈茶的飄逸,也不會浪費杯的靈性。蓋碗于茶,是細膩的關懷;茶于蓋碗,是醇厚的思念。他們深情地對望,恰似短暫生命中找尋到的忠誠伴侶,情深義重間把身心全部托付給了彼此。每每捧杯之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制茶人和他們手中默默無語的茶,心靈相通,相濡以沫,相依相偕。
都勻毛尖在水起水落間翻滾飛揚起來,緊致的茶身漸顯舒展,黃綠的茶湯漸顯明亮,清新的茶香破杯而出,猶如明媚的春光,點起我沉睡的激情,憂傷也隨之遠去。飲一口入喉,清香迷人,回味甘鮮,唇齒留香。
近400年前,那個時候的中國是明朝,皇帝崇禎叫朱由檢。那個時候的都勻毛尖叫“黃河毛尖”。作為朝廷貢品,某年某月某日,在皇室高堂之上,它被沖泡在白瓷蓋碗中。晶瑩剔透的白瓷蓋碗襯托出茶湯的清澈明亮。雅致的是碗,清香的是茶。鮮香淡雅的茶滋味令龍顏大悅,崇禎皇帝妙手一點,賜名“魚鉤茶”。年輕的崇禎皇帝也是懂茶的人,“魚鉤茶”茶形如鉤,潤秀可人,回甘味甜,自是一般茶所不能相比的。更為稱奇的是,在以后的歲月里,皇帝金口易名的“魚鉤茶”,真如一個魚鉤般,“釣”上來一個又一個大獎,且在清乾隆年間,名聲響亮,遠銷海外。
300多年后的1956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品飲了由都勻縣團山茶農(nóng)郵寄的“魚鉤茶”后,親筆回信,“茶葉很好,今后山坡多種茶,茶葉可命名毛尖茶?!?/p>
“都勻毛尖”由此誕生。
我手中的這盞都勻毛尖,葉片嫩綠勻整,細小短薄,白毫多顯,茶友說這款茶當是極品,必是經(jīng)過茶人精心制作而成的。它有著都勻毛尖“三綠三黃”的顯著特色——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不由心中暗喜,茶味也因了這份暗喜而更加醇厚起來。
四泡后的茶味愈發(fā)淡了。我依然留根續(xù)水,以延長杯中茶葉的生命。手捧茶碗,問自己,激情后的平淡,平淡后的幽香,幽香后的雋永,哪一個不值得珍藏?
葉底慵懶地臥在蓋碗中,肥厚柔軟,亮澤十足。此時的我也已微汗習習,頭清目亮,身體變得空蕩起來,歡快輕盈的心似乎感受到了一種遼遠的空寂。想必在彩云之城的高山之巔,云霧繚繞處、日月滋養(yǎng)下的都勻毛尖,也一定能夠接收到遠在北方的我,這種可以讓生命浩蕩的情懷。為了擁有這份浩蕩,我等待得太久太久,早已容顏盡失,即將肉身消散。我努力堅守著內(nèi)心最后的溫暖,亦如磐石般守望一盞清茶的幽香。在對這盞清茶的守望中,我,茶,還有所有的萬物生靈,生命同在。
能與這盞都勻毛尖相遇,是我今生的幸運。面對眼前華美的白瓷蓋碗和杯中的清亮之物,我恍如面對隔世離空的紅顏。我用自己心靈深處最誠實的恭敬,把茶看春秋,借茶養(yǎng)慈悲。
此時此刻,夜已深。壺里的水依然沸著,碗中的茶依然熱著,飲過都勻毛尖的我,內(nèi)心很安靜。
作者簡介
曼娘,女,蒙古族。出版有《與一盞茶相遇》等3部個人文集,有多篇作品收錄到十余部選本及中學生語文閱讀試卷中。曾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魯迅文學院第11期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培訓班學員?,F(xiàn)居黑龍江大慶。
作者:曼娘
來源:橋城都勻,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