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清晨,古樸靜謐的景邁山上,被森林與古茶林環(huán)抱的芒景村在翻騰的云海中若隱若現(xiàn)。古稀老人蘇國文點燃家里的火塘,烤煮一壺清茶,來到布朗族“茶祖”帕哎冷塑像前,敬獻上一杯普洱茶,“告祭‘茶祖’,景邁山申遺成功了,我們會永續(xù)保護好古茶林。”
9月15日,云南普洱景邁山茶農(nóng)在古茶林里采茶。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景邁山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漢族5個民族世居于此。北京時間17日晚,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全球首例茶主題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布朗族是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的主要締造民族之一。今年77歲的蘇國文出生在景邁山芒景村,一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他曾助瀾滄縣近10萬人識字認字。
“父親臨終前囑托我,一定要恢復和繼承好布朗族文化?!碧K國文其父蘇理亞是景邁山布朗族最后一位世襲頭人。蘇國文在2004年退休后,從瀾滄縣城回到家鄉(xiāng),完成父親的遺愿。
9月16日,云南普洱景邁山布朗族芒景村翁基小組(無人機照片)。中新社 記者 劉冉陽 攝
當時,景邁山布朗族文化保護傳承并不理想。蘇國文統(tǒng)計了村里懂史料的老人,只剩下6位,年齡最小的已經(jīng)83歲。“我立刻召集老人們開會,記錄整理下老人口述的史料和文化。”
2005年,蘇國文無意中在與瀾滄縣接壤的緬甸邊境地區(qū)發(fā)現(xiàn)以布朗文編撰的《芒景村志》《布朗族大事記》等古籍。他欣喜若狂,用近一年時間,全部抄錄,帶回景邁山。
2006年,他在芒景村寺廟中,尋到有1000多年歷史的布朗族古碑。他如獲至寶,一小塊、一小塊地搬回家,認真清理,精心拼接,并將之作為歷史見證豎立在芒景村。
9月16日,云南普洱景邁山布朗族村寨中的一塊茶葉浮雕。中新社 記者 劉冉陽 攝
“芒景村的布朗族文化,是景邁山古茶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20年來,蘇國文全身心投入到布朗族文化挖掘和傳承之中,先后編寫《芒景布朗族簡史》《布朗族與茶》等書籍。其親手修建的布朗文化園中,陳列著茶祖塑像、傳統(tǒng)壓茶工具、祭祀所用的面具、古老的布朗族日歷等,現(xiàn)已成為人們了解當?shù)夭祭首鍤v史和茶文化的重要資料。
此外,在他和村里人共同努力下,芒景村于2006年恢復了布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山康茶祖節(jié)”“開門節(jié)”“關門節(jié)”,布朗族的“茶魂”理念逐步復蘇,每家茶林中都設一棵茶魂樹,作為自家的茶神予以祭祀?!安栌谢?,茶人有敬畏,制作的茶葉方有精氣神?!?
如今,蘇國文已是云南省級非遺項目“普洱祭茶祖習俗”傳承人,他說“景邁山的茶祖信仰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結合?!?
千年前,布朗族首領帕哎冷帶領部落遷徙到景邁山時遭遇瘟疫,被當?shù)夭铇淙~所救,遂在此定居,并率族人到森林中找回野生茶苗、茶籽,在寨子周邊種植,馴化野生茶樹,開創(chuàng)了延續(xù)至今的林下茶種植傳統(tǒng)。
9月16日,云南普洱景邁山布朗族人在火塘邊制作烤茶。中新社 記者 劉冉陽 攝
“帕哎冷留下遺訓:要留下牛馬,怕遭自然災害死光;要留下金銀財寶,也會吃完用完;就留下這片肥沃的茶林,讓子孫后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碧K國文說,布朗族把帕哎冷尊為“茶祖”,每年四月禮祀,獻上一年中最好的春茶,在茶魂臺呼喚茶魂,祈求茶祖保佑茶林村寨?!安枞~,自古就是我們主要經(jīng)濟來源。如今景邁山年人均純收入約2萬元人民幣,其中90%來自茶葉?!?
茶祖祭祀連接著景邁山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是景邁山維持社會秩序與強化茶農(nóng)道德規(guī)范的傳承。蘇國文說,“我們要在祭祀儀式上兌現(xiàn)對茶祖的承諾,對祖先神和自然神宣誓:保護好古茶林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證不讓個人信譽蒙受污點?!?/p>
9月15日,蘇國文站在由其策劃繪制的布朗族歷史墻壁繪畫前。中新社 記者 劉冉陽 攝
景邁山人利用山地環(huán)境、生產(chǎn)生活和生態(tài)用地空間合理分布,經(jīng)由祖祖輩輩的建設,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
近年來,蘇國文每月15日堅持在景邁山開設茶文化課堂,為當?shù)厝酥v授景邁山古茶林文化的歷史、內(nèi)涵、價值等。2016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表彰其為農(nóng)村社區(qū)學習中心(CLC)建設、促進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發(fā)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只有認識到我們與茶的歷史文化關系,才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碧K國文說。(完)
來源:中新社記者 繆超,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