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是一項技術活,賣茶更是。因為做茶的人不能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做茶上面,更要考慮市場本身。如果只追求極致,除非做茶的人擁有足夠多的高端消費者,否則必然死的很難看。
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做茶按照價格來分,大致可以分為十元、百元、千元三個價位。而一家茶企想要在這個市場中混的不錯,以上三個區(qū)間至少要占住其中的兩個。然后按照自身的計劃,每隔一段時間向市場投放一款新品。這時候壓力就來到了營銷那邊,對于每一款新品來說,營銷都必須拿出100%的努力,用盡修飾之詞來贊賞產品,要不然很難取得好的銷售業(yè)績。
這時候往往有好事者會拿同一品牌下的其他產品做類比,既然都是好茶,那你說說1000塊的茶到底比500塊的茶好在哪里,如果兩者都是好茶,那我干嘛要多花500塊。
這是個送命題,同一品牌下的不同產品最忌諱同臺競技,你若說各有千秋,那價格差的有點大。你要為價格差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必然就會談及價格較低的那一款在品質上的不足,而且恰好又會讓自己的營銷陷入困境。這時候企業(yè)就會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境地。
在我看來,茶企做茶一是要對產品有明確的定位,二是謹慎使用“好茶”這一標簽。便宜茶就是拿來牛飲的,既然是牛飲自然不可能在口感上有多么出眾的表現(xiàn),否則老班章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中端價位的茶就是進階存在,便宜一點的偏暢飲,貴一點的偏品飲。到了高端茶那就是為品飲而生,也只有這個價位的茶才配擁有“好茶”的名號。想想古人在品茶的時候,只會稱贊那些名山古寨。其用意就是要告訴后來人啥樣的茶才算好茶。
而像今天這樣,遍地都是好茶,那真正的“好茶”也變得不像好茶了。
文:天火